深夜刷到科技圈的大新闻,你可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华为拥有5G专利,但不上市;大疆的无人机飞遍全球,仍不上市;字节跳动的抖音坐拥全球流量,却继续保持私有。
最近,就连硅谷的AI新星DeepSeek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创始人梁文锋直言:“我们连融资的打算都没有。”当全球企业都去上市敲钟时,中国顶尖科技公司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战略思考?
想想2016年,腾讯提出用80亿美元收购今日头条,张一鸣只是淡淡地回了句:“不用了,我想自己干。”
这一拒绝不仅让马化腾碰壁,也为字节跳动日后成为全球最值钱的未上市科技公司奠定了基础。八年过去,今日头条的估值翻了37倍。
而梁文锋的DeepSeek更是“狂”得彻底——当其他人依靠风投烧钱搞研发,他用自己的积蓄默默推进项目;当资本蜂拥而至,他干脆把办公室搬到了远离创投圈的写字楼。
这种“不差钱”的背后,正是中国科技企业多年来摸爬滚打积累的生存智慧。
不上市,实际上是对资本“短视病”的一种反抗。任正非能在美国制裁下砸上千亿研发麒麟芯片,靠的就是无需向股东交代利润的自由。
展开全文
同样,DeepSeek能在“百模大战”中存活,正是因为梁文锋敢把全部身家押注在“人类级智能系统”这样可能十年后才见效的课题上。
相比之下,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短期财报好看,不得不削减长期研发投入。这种现象让中国企业家们重新思考:到底该为资本服务,还是为未来拼搏?
更有趣的是,这种“硬核生存模式”正在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国范式。当硅谷为OpenAI的400亿美元融资欢呼时,DeepSeek通过开源架构将大模型成本降至十分之一,逼得马斯克连夜修改代码。
而在华为,余承东已经带着昇腾芯片和DeepSeek推出了替代英伟达的推理服务。这些不上市的公司就像深海里的核潜艇,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全球科技版图。
有人称这是中国版的“科技七姐妹”,但仔细看这份名单,你会发现一些微妙的差异——华为、字节、DeepSeek们,要么在突破“卡脖子”技术,要么通过TikTok这样的超级应用席卷全球。它们的共同点不是市值,而是一种‘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精神。
正如梁文锋办公室里挂着的那句话:“创业者的孤独,在于必须相信别人看不见的路标。”——这条路,或许正是中国科技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
当DeepSeek的代码出现在六代战机首飞现场,当华为云带着自研芯片进军亚马逊的地盘,全世界突然意识到:中国顶尖科技公司正在通过不上市的方式构筑自己的护城河。
城外是资本市场的喧嚣,城内则是牢牢掌控自己命运的安全感。
DeepSeek与华为,这对“抗压双子星”正成为中国科技界的硬核担当。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或许才刚刚开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