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受40年不遇之特殊汛情影响,我市汾河沿线近8万余亩农田遭受洪涝灾害,积水严重,对秋作物收获和下茬小麦播种极为不利。为稳定今年小麦秋播面积,确保全市粮食安全,针对洪灾泛滥、积水严重的地块,特提出极晚播小麦冬季地膜覆盖技术意见。
1、极晚播小麦概念
极晚播小麦是指从11月下旬(小雪前后)至12月上旬(大雪前后)这一阶段播种的小麦。严格来说,从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是不适宜再播种小麦的,特别是12月上旬,土壤已接近封冻,气温已不足以让小麦种子萌发。采取地膜覆盖技术以后,才有了极晚播小麦的概念。
2、极晚播小麦生育特点
极晚播小麦虽然播种时间比适期播种小麦要迟一个多月,由于冬前生长时间短,冬前积温严重不足,一般表现为:不出苗或出苗迟,苗小苗弱,少根无蘖,抗寒性差,成穗少,灌浆时间短、粒重低,产量低。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栽培管理措施,产量将大大降低。
3、极晚播小麦主攻目标
根据极晚播小麦生育特点,若想获得理想产量,除了增加播量、保证足够群体以外,一定要把握好冬前和早春这两个关键季节,采取积极措施,适当增温保墒,尽量延长小麦在冬前和早春的生长时间,以弥补极晚播小麦个体发育的不足。
4、地膜覆盖增产机理
利用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增加了晚播小麦的冬前有效积温,延长了小麦在冬前和早春的生长时间,使极晚播小麦在冬季完成萌发、出苗甚至分蘖等生长发育过程;利用地膜覆盖的保墒提墒效应,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升表土含水量,保证小麦生育前期的水分需求;改善膜下生态环境,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供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促蘖增穗,从而获得高产。
5、技术要点
5.1选择品种
极晚播小麦因为其播种较迟,生育时间短,冬前个体发育差,而且通过春化阶段的时间短,因此在品种选择上要尽量选用抗寒性好、生长快、春季发育快、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半冬性品种。适宜晚播的小麦品种有衡s29、临研151、济麦44、鲁原502、石麦19等。
5.2增加播量
由于极晚播小麦比适期播种播种小麦推迟一个多月,冬前分蘖少,基本上都是独杆成穗,因此为了保证足够群体,应该适当加大播量。一般每亩基本苗应保证在40万以上。
5.3施足底肥
由于地膜覆盖后不便于冬季浇水追肥,因此要求底肥必须一次性施足。一般亩产400kg左右的极晚播小麦,每亩底施精制有机肥100公斤,纯氮8~10 kg,五氧化二磷7 kg,氧化钾5~7.5kg。
展开全文
5.4精细整地
要多耙耱,破除大坷垃,清除残留秸秆和根茬,使土壤达到“深、松、实、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地膜破损,为极晚播小麦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5.5适当浅播
适当浅播可减少小麦种子养分消耗,促进小麦早出苗、早分蘖、多发根,是极晚播小麦形成壮苗和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同时,由于地膜覆盖的保墒提墒作用,一般能够满足土壤表墒对种子的发芽要求,所以极晚播地膜覆盖小麦不必播种过深,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3~4cm,比适期播种小麦浅1~2cm。
5.6全膜覆盖
地膜覆盖质量的好坏是决定极晚播小麦冬季地膜覆盖技术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地膜规格的选择上、地膜覆盖操作上、地膜冬季管护上尤其要引起重视。
地膜宽度以2m为宜,厚度以0.01mm为宜。目前,市场上的地膜厚度大多为0.008mm,这样的地膜太薄、容易损坏,会影响地膜的增温保墒效果,而且第二年揭膜时容易断裂,不便于操作,还不利于回收利用。
小麦播种后立即覆膜,一人拉膜,两人分别在地膜两侧覆土,每隔2~3m在膜中间压一道土,以防大风揭膜。整个冬季一直到返青期揭膜以前,要做好地膜管护工作,严禁人畜踩踏。
5.7及时揭膜
2月中下旬小麦返青时,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小麦长势及时揭膜,尽量避免10-15天没有极端低温天气(倒春寒)。当连续三天气温稳定在3~5℃,并且天气晴朗、无风,即可开始揭膜。揭膜时间过迟,会烧苗,还会造成小麦营养生长过旺,揭膜后出现“冻害”。揭膜时间过早,不能充分发挥地膜增温保墒作用,小麦在早春生长的时间相应缩短,达不到理想的增温增产效果。
5.8浇水追肥
一般浇春水2次。春季第一水可在揭膜后1~2d内进行,同时追施10~15kg尿素。长势旺的小麦可以推迟至小麦起身后期和拔节初期浇第一水。春季第二水可根据干旱程度和苗情长势,在小麦孕穗、扬花、灌浆期灵活进行。
5.9一喷三防
极晚播小麦由于其抽穗、开花延迟,灌浆期缩短,更容易遭受高温和干热风的危害,因此在小麦孕穗、灌浆期一定要做好“一喷三防”工作。一般在无风晴天下午,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混和均匀喷施,每隔10d喷一次,从孕穗到灌浆共喷2~3次。
供稿:河津市农业农村局
2021
5.21
小满
欢迎关注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
点 在看让更多人看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