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晨楠,韩国延世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朝鲜时代史,中韩关系史,著有《海东五百年:朝鲜王朝(1392—1910)兴衰史》,并以“重忆小窗纱”的笔名活跃在公共历史写作领域。
叶梦怡,中山大学朝鲜语文学学士,韩国延世大学历史学硕士,热爱翻译事业,擅长人文学科领域的中韩文翻译。译有学术专著《观念的变迁:中国古代政治观念的演变》及学术论文《韩国的“朝鲜海关”研究述评——以朝鲜海关的对外依存性为中心》等。
好书书摘
讨伐逆贼!
关于思悼世子之死,有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被再三提起,即英祖并无意处死自己的儿子。据说英祖把世子关进木柜只是为了轻罚他,而世子却死在了里面,英祖得知世子死去的消息后悲痛万分。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前因后果就能知道这种观点有多荒谬,但普通人愿意相信它,因为他们不能接受父亲处死儿子的事实。在留意这一点的同时,让我们看看思悼世子是怎么死的。
首先,思悼世子在供奉嫡母贞圣王后神主的徽宁殿里进入木柜。按英祖给思悼世子撰写的墓志铭来看,木柜置于讲书院。有些记录称思悼世子进入木柜后,英祖让人把它抬到了承文院,可见承文院与讲书院指的是同一个地方。按《英祖实录》1759年二月二十四日的记录,讲书院卫从司被转移到了承文院。这两个机构都集中在与徽宁殿(即文政殿)毗邻的昌庆宫崇文堂。看起来英祖不忍在贞圣王后灵魂栖息的地方处死儿子,因而将木柜移到了其他地方。
英祖让人把封死的木柜抬到讲书院,并派一百多名士兵看守。即便如此,英祖还是不放心,总担心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他也不返回自己所住的庆熙宫,而是每日监视木柜的情况。直到十九日,思悼世子奄奄一息,英祖这才回宫。惠庆宫认为思悼世子死于二十日,但为了确保他的死亡,直到二十一日木柜才被打开。也许世子在十九日就已经死了,就算有人在十九日将世子从木柜放出来,他活下来的机会也已经微乎其微。英祖目睹世子濒临死亡的情形后,才回到了自己的住所。在这种情况下,称英祖无意处死世子的说法无疑是天方夜谭。另外根据《颐斋乱稿》等记录,英祖在回宫的途中还高奏凯歌,即他把处死儿子之事等同于平定敌国一般而演奏胜利之歌。尽管官员们极力劝阻,可英祖置若罔闻。首都百姓都看着得意洋洋的英祖高奏凯歌沿街行进,处死儿子如同平定逆贼一样。不幸的是,这就是现实。
二十日下午三点左右,暴雨倾盆而下,电闪雷鸣。惠庆宫认为世子死于此时。自从十年前“《玉枢经》事件”发生后,世子一听到雷声就会害怕得躲起来,而他偏偏在如此可怕的雷电交加之日死去。当天夜里,惠庆宫收到了“无可奈何”的报告,她将这个时间点视为命运的瞬间。最终,世子在木柜待了整整七日(官方记载为八日)后与世长辞。
死亡时的传言
无数传言提到了木柜中的世子,如《壬午日记》《待阐录》《玄皋记》等各种个人记录中的所传之言。记录与记录之间的巨大差异,让人很难完全相信某种记录。而且一些传言还会成为政治攻击的借口,所以需要更加小心。以下介绍其中的几种传言。
关住思悼世子的木柜是军队使用的大型木柜,但身材高大肥胖的世子难以忍受其狭小闷热。加之时值阳历7月初,全国干旱许久后,在数日前刚下了一场大雨,天气异常闷热。在这种烦闷、酷热、口渴、饥饿的状况下,世子遭受的痛苦更为深重。世子本来就因为火症而难以忍受炎热,更不用说这样的痛苦了。本来生活得最为奢侈舒适的世子,如今被困在了一个无人能承受的狭小空间里。
图片来源:电影《思悼》
正好木柜底部有一个小洞,大臣们通过这个洞给世子递水、饭、药、扇子等物品。有一次他们给世子递去了醍醐汤与清心丸,世子喝了醍醐汤后大呼爽快。醍醐汤是一种用梅子与蜂蜜等制成的朝鲜传统清凉饮品。然而英祖很快察觉到柜洞的存在,随即命人将它堵上,世子因此再也无法得到任何援助。
世子踢开柜板挣脱出来,又马上被抓了回去。接着,英祖便给木柜加固了一层木板,把所有的洞口与缝隙都堵住,密封得严严实实,还在木柜上盖了一层草,让它变得更热。据说堵住缝隙与铺草是惠庆宫的叔父洪麟汉的进言,目的是让世子早点热死。世子在木柜里听到进言,自言自语道:“汝忍为此?汝必殃及子孙矣。”正祖即位后,果然立即以逆贼之名赐死了洪麟汉。
此外,也有几则传言提到世子在木柜中时还蒙受了屈辱。当时捕盗大将具善复奉英祖之命负责监视木柜,窥视世子的动静。他为了了解世子的情况,敲打木柜。“世子问:‘谁也?’对曰:‘具善复也。’世子叱曰:‘尔安敢不具衔也?’乃具衔以对,且恣饮食于其傍。”具善复后来被正祖处死。正祖在处理洪麟汉时曾含糊提到:“麟汉之罪,正与复贼一般。”又在亲撰的思悼世子行状中提到,洪麟汉与具善复还一度妨碍试图阻拦思悼世子走向死亡的大臣们的行动。换言之,这些轶事算是与国王判决对应的野史证据。
与思悼世子死亡相关的这类怀疑并没有得到官方承认。不过思悼世子被关入木柜之日,洪麟汉与金阳泽等人在麻浦乘船游玩到深夜的事情成为公开讨论的问题。这一疑点虽是广为人知的事情,但并不是从当时就有的传言,而是在思悼世子去世三十年后,李祉永在上疏中首次披露出来的,他是事件发生时担任世子侍讲院弼善的李万恢的儿子。(《正祖实录》,1792年闰四月十九日及同年闰四月二十七日)除非是完全不懂人情世故的傻瓜,否则不会有人在得知世子生命消亡的当下还去划船游玩,这一行动无异于将军得知战争爆发还继续饮酒作乐。而且这则传言与另一段告发洪麟汉的传言相冲突。在前者中,世子被关进木柜时,洪麟汉提出了在木柜上盖草的建议;而在后者中,洪麟汉却在同一时刻去了麻浦划船游玩。考虑到这些,洪麟汉的麻浦船游之事在各方面都缺乏可信度。
此外,很多有关木柜中世子的传言都令人难以置信。据说有些守卫木柜的士兵用“欲食饼,进饼乎?欲饮酒,进酒乎?”等话语戏弄世子。而英祖为了确认世子死亡,曾凿柜洞往里窥视,还直接用手去探世子是否有呼吸。难以想象底层军卒会做出这样的行为,英祖亲自确认死亡不仅没必要,而且很过分。
英祖为了确认世子是否已死,让人在木柜一侧垫上石头,时不时晃动柜体,世子每次都会出声问是谁在摇。直到第七天,柜子里不再传出一丝声响,再次摇晃之下,木柜里才传出呻吟般的细声:“勿摇也,眩不能耐。”后来人们把世子的尸身搬出后,发现柜子里有半截折叠起来的扇子。虽然不知道是谁放进去的,但可以看出世子因无法忍受饥渴曾用扇子来接尿喝。这则传言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相信的。
所谓“思悼”之谥号
图片来源:电影《思悼》
2015年9月电影《思悼》上映后,“思悼”这个谥号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电影中称这是“思念之思”与“哀悼之悼”,是承载了英祖思念与悲伤的谥号。英祖在正式确认思悼世子死亡的当天(1762年闰五月二十一日)赐下了“思悼”这一谥号。若仅考虑“思悼”的第一层次的意义,通常会将其译为“思念之思”与“哀悼之悼”,即“思念哀悼”,并将其理解为蕴含了英祖对儿子的感伤之意。但谥号要遵循谥法,谥号的每一个字都要反映该人物的性格与生平。“思”与“悼”在谥法中都有规定的含义,按《朝鲜王朝实录》记载的朝鲜王室谥法用例,“追悔前过曰思”,“年中早夭曰悼”,“思”“悼”都是具有强烈的贬义色彩的恶谥,所以使用时需要极其谨慎。从这一点来看,很难想象英祖会因其他理由赐下这样的谥号。从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藏《祭文誊抄》收录的题为《英祖祭思悼世子文》的祭文来看,英祖赐下所谓“思悼”谥号的原因更为明确。在谈到思悼世子的错误时,英祖说:“若无尔子,岂免庶人之名?……赐尔谥曰思悼,比诸戾太子,于尔可谓美谥。”英祖称让思悼世子复位是因为有孙子正祖他才有所宽容,虽然“思悼”这个谥号是恶谥,但比汉武帝时举兵失败自杀的戾太子的谥号还是要好。根据谥法,“戾”是“不悔前过”之意,即“没有反省过去的错误”。英祖认为思悼世子比谋逆的戾太子更为恶劣,但他宽容地给予了更好的谥号。由此可见,英祖内心的愤怒要远大于悲伤。
注:书中引用的《朝鲜王朝实录》等编年史料,史料虽为阴历日期,但原著中郑炳说教授按当今韩国学界的通行标注习惯使用阿拉伯数字标记日期,译文中阴历月日调整为以汉字标注,年份依然使用阿拉伯数字。
资料:上海书店出版社
编辑:马泽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