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田家(节选)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3月5日是惊蛰。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这一时节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春雷初动,发声启蛰。《大戴礼记·夏小正》中记载:“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正如其所对应的雷天大壮卦,下乾上震,阳气盛壮,万物也随着阳气的生发而启动生机,有“声威大壮之意,雷电交加之象”。
“汉五供”雷纹铜尊 孔子博物馆藏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诗经》中就有“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记载。
明吕纪鹰石中堂图轴 孔子博物馆藏
惊蛰之时“九九”已尽,各地天气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流传下诸多农事谚语,如“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作为古老的农业民族,在历代文献中有诸多关于古人在惊蛰时节举行祭祀并开始农业生产活动的记载。如《左传·襄公七年》:“夫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是故启蛰而郊,郊而后耕。”《诗经·豳(bīn)风·七月》中也有记述:“三之日于耜(sì),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yè)比南亩。田畯(jùn)至喜。《周颂·载芟(shān)》更是“语不多而意状飞动”,通过“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ǒu)其耘,徂(cú)隰(xí)徂畛(zhěn)”短短几句,详细叙述春季耕耘的宏大场面。
东周铜镰刀 孔子博物馆藏
随着惊蛰的到来,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量不断增加,新陈代谢日渐旺盛。中医认为,春天在五行属木,在人体应肝,所以惊蛰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重视对肝脏的保养,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清粉彩花鸟盘 孔子博物馆藏
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惊蛰不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一个生命的转折点,寓意着希望与新生。愿你在惊蛰新春昂扬振奋,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