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按照人类这种骄傲物种的心思,有几个人愿意和苍蝇、蚊子相提并论?
大多成功的昆虫,都有复杂的社会分工,精密的种间合作。
例如蜜蜂、蚂蚁、白蚁等等
遇到洪水的时候,蚂蚁会抱成一团,把女王和虫卵保护在中间,大量的雄蚁和工蚁会死去。一些种类的蚂蚁受到病菌感染,还会互相照顾,甚至分泌液体互相治疗,这不比保护弱者,扶持弱小强到哪里去了?
更高等一点的动物,种内互助更是十分常见。
大量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什么狮子、狼群、虎鲸、企鹅,各种例子简直不胜枚举。
看点动物世界就知道,举例都嫌累……
这些有几个人不知道呢?但涉及人类自身利益的时候,一些生物间的客观现象就完全忽视,只总结符合自身利益的“法则”。
最后,人类没有种群互助,恐怕早就灭绝了至少100万年了。
不说类人猿了,哪怕仅仅是猴子的大家族内,三大姑六大姨就会互相照顾婴儿。互相挠痒痒、找虱子,更是最基本的互利行为。
300万年前,人类才刚刚演化成南方古猿,好巧不巧,正好遇到了第四纪冰期。
非洲气候变迁,生存艰难了,为了种族繁衍,人类族群不得不多次走出非洲。
所谓的壮举,仅仅只是迫不得已。
人类要不是没有保护妇幼,维持种群未来繁殖能力的特性,早不知道灭绝多少次了。
要么人类为什么还要保护老呢?
因为原始人差不多都是老祖母(或父)社会,主要的狩猎、采集经验都是掌握在老人的手上。有经验的老人保不住,整个族群都会有灭绝的危险。
人类童年的延长,正是为了学习和继承各种知识。生殖过后,拥有足够长的预期寿命,也是经验传承的保障。
除此之外,人类因为直立行走,生产困难,在原始社会仅仅生产的死亡率就高达20%,而婴儿成长到5岁儿童期间,还有高达20%的死亡率,成年率甚至低于50%。
伦理观和法律观从来不会凭空出现,而是依托于基本的社会现状。
现代人,尤其是日本人为什么厌老了,因为老人在后人眼中没有存活价值啊。但平均年龄只有二三十岁的原始社会,有一个五六十岁的老祖母,就可能就是带领整个族群熬过艰难的岁月。
100多万年前,走出非洲的各种人种之间大多已经有了生殖隔离,成了不同的种。
大家都是人,战斗力旺盛,又是产生了更加残酷的竞争。
那些无法保护繁殖能力,保证未来的人种更是无法繁衍下来。
要知道,7万年前,其他人种相继灭绝之际,智人的总群数也曾低到2000来人,没有足够强的互助能力,根本就无法生存下来,并繁衍出如今这么大的族群。
长达数百万年的演化,人类这种互助性早就已经印刻到了基因里去。
只要不涉及任何自我利益的损失,以及自我人身安全的威胁,落在马路中间的婴儿你救会不救?摔倒在你脚边的老奶奶你扶还是不扶?
人类的利他性,本身是利于整个族群,然后再反哺于自身。从而形成循环,才能形成道德伦理。所谓家族、氏族、国家,乃至于人类形成的各种利益团体,都是建立在集体利益,对个人的反哺上。
但最后又不得不说的是,当自身利益或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利他性又会很容易破产,尤其是这种威胁来自于集体内部的时候。
相反,外部的压力增大时,又会让内部变得更加的团结。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